暑期支教:和风信子走进毕节大山家访的记述
浏览次数:951
7月20日下午3点半,伴着校园里响起的钟声,伴着孩子们回家的脚步,笔者与“蚂蚁力量公益伙伴”音谷摄影公益坊摄影师龚世华,还有风信子爱心义教团的展甲、张齐真等四位支教成员到一年级的小鹏和珍珠两位同学家家访。(通讯员:杨贞凱 龚世华)
蚂蚁力量公益与风信子爱心义教团成员走进乌蒙大山家访留守儿童小鹏
我们绕过竹林,走过一片又一片玉米地,翻过一个山坡又来到一个山坡,这就是小鹏和珍珠同学上学放学回家的路。还有很多很多同学的家,比我们想象的要远的多。他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赚点家用,正常是过年回来七八天,过年后又背起养家的重担出远门打工赚钱,有时候是家里或家族里有重大事情,孩子的父母亲才会赶回来几天。在大山深处,爷爷奶奶只能管他们的孙子孙女们吃饱,却不能让孩子们吃好,日常伙食除了玉米和土豆,还有青菜外,天天吃肉那是妄想,吃条鱼更是渴望,更谈不上营养,也谈不上教会孩子们有益知识,以及让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学校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摇篮,老师就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灯塔,自己努力学习是唯一出路。
蚂蚁力量公益与风信子爱心义教团成员走进乌蒙大山家访留守儿童
蚂蚁力量公益与风信子爱心义教团成员走进乌蒙大山家访留守儿童
蚂蚁力量公益与风信子爱心义教团成员走进乌蒙大山家访留守儿童
在小鹏的家里,得知他父母亲都在外省打工,爷爷奶奶当时还在田里挖土豆,现在是土豆收成的季节。小鹏的哥哥也在德科小学读三年级,那时候(时间差不多5点),小鹏的哥哥去田里帮爷爷奶奶挖土豆去了,就我们和小鹏在一起交流。聊小鹏的“童年故事、学习情况、家庭情况,还有梦想。”小鹏的身体很瘦小,小手臂像小小竹杆一样,细的让人纠心,不过他很乖巧。小鹏的经历就是当下中国6100万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由于,我们是没有预约的家访,所以没有等到小鹏同学的爷爷奶奶,于是我们就下山到了同一个村子的珍珠家。珍珠性格内向,看到我们就躲起来,或许这跟家庭环境有关系。珍珠的父母这段时间正好有在家里,往年也是出远门打工赚钱养家,去过福建,也去过深圳。一个月赚不到三千的工资,“不吃不喝”一年下来也就攒个八千一万的收入,珍珠家是低保,因为珍珠的父亲在年青时摔伤了,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医治,导致他现在“思维不够敏捷”。珍珠有四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二,她虽然性格内向却始终保持着一个笑容,很可爱。珍珠的父母亲和爷爷奶奶都很热情,很友善。期间,珍珠的奶奶还端出一盘自家摘得核桃招待我们,盛情难却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品尝了一两个。临走之际,在笔者的提议下,音谷摄影公益坊的龚世华给珍珠一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今天,笔者和德科小学李劼校长,“笔者好友”,《百县老区公益行》44站贵州黎平负责人,《红色印记》文化项目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吴世国,还有风信子爱心义教团队长赵佳等到百兴镇上补给食材时,笔者已经找到一家婚纱摄影馆冲洗了“全家福”照片,并配了个精美的相框赠予。另外,还有一张去年暑期走访时,笔者为龙宇同学和爷爷一起拍的照片。)
音谷摄影公益坊的龚世华给珍珠一家人拍的全家福 蚂蚁力量公益赞助
大学生暑期山区支教,是一件很伟大、很光荣的事业,正如我们城市里暑期补习班一样,一边是志愿无偿的,一边是收费的;一边是在大山深处,一边是在繁华的大都市;一边每天只有玉米土豆加青菜,偶尔加顿肉,一边是生鲜超市,吃啥买啥;一边是留守儿童,自己徒步几公里或几座山回家,一边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车来接送。这就是区别,这就是差距,这就是为什么蚂蚁力量公益要支持风信子爱心义教团,从福建远道而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德科小学开展暑期支教的缘故。
本报主编,《公益思想家》总编,走进中国革命老区《百县文化公益行》福建古田红色驿站(全国第33站)负责人,福建省蚂蚁力量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杨贞凱
做为一个新闻纪实工作者,做为一个从善十年的“慈善组织”福建省蚂蚁力量公益服务中心发起者,我有责任带领我们的蚂蚁力量来支持大学生暑期支教,不管是风信子还是梦飞天使,我们都不离不弃的支持,支持大学生们舍己忘我的善行,让爱心在中国的6100万留守儿童中播撒,让爱心在贫瘠之地绽放。在此,我要向十年来,支持蚂蚁力量善行的千千万万个志愿者和支持者,还有不离不弃的蚂蚁力量人说声“谢谢您!您的爱是有力量的,是闪亮发光的。”
为了使命,为了爱。我们初心不变,我们继续前行……(责任编辑:戴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