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 - 17:30

周六至周日:9:30 - 17:30

联系方式

社长:冯 祥

首席代表:张成利

副 总 编:张洪亮

顾 问:姚明川

邮 箱:zglysb@126.com

监督电话:4006228388

地址:北京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A座211室

纪实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纪实资讯 >

《听涛纪实:和风信子去小木垮村家访记》

浏览次数:1022


       珠帘般的雨,在德科的上空飘摇了两天,今天终于放晴了,不过脚下还是湿答答的。低头看看手机,临近3点,心里头想:这大半天的时间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消逝了。

       窗外,放学的钟声敲响了。笔者与风信子爱心义教团的队长赵佳、志愿者叶宇航如约而行,一起去德科小学的龙宇航、龙梅、龙忠贤等兄弟姐妹家里家访。他们家在德科的小木垮村,是彝族。(摄影记者:杨贞



义教老师敲钟  

时间:2017年08月15日

地点: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百兴镇德科村小木垮村(彝族)

        学生龙梅边走边说:“学校到我们家,大概要走半个小时”。 我们紧跟着那几个孩子的脚步,踩着泥泞不堪的道路,穿过村庄,路过一片又一片玉米地,穿过竹林,踏过一条小溪,走着崎岖狭窄的山路,爬着笔直陡峭的山坡,翻过一座山又来到一座山,一路而上又一路而下。这条路比起头一天去下名村的路还要难走,且更危险,途中我们歇息了几次,每次都只有一两分钟。每次休息,我都气喘吁吁、挥汗如雨,衣服完全湿透,真的挺累。在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也“咕咚咕咚”的喝几大口水为自己补给。

行在路上 

行在路上   

行在路上   

行在路上   

        继续前进,眼前身后都是美景,“山的海洋”般的风景,真的很美很醉人。却无遐顾及,只能用手机镜头“匆匆一闪”留为爱心远行的记忆。当时,有一首“打油诗”油然而生。想一想,写出来班门弄斧一下,“《百兴德科·漫笔》作者:北厝诗社/听涛。诗境:万株玉米凭君采,垦荒得玉梦飞天;向日葵前游诗人,粗茶淡饭赛过仙。”与读者朋友们共勉。 

途中休息   

行在路上   

途中休息   

行在路上   

行在路上  

抵达小木垮村   

        此时仿佛是“林木深处,岩石尽头”之境,途约1个小时,终于来到小木垮村。我们长叹了一口气,终于到了。很难相信:一眼望去,这里只有六户人家,而且其中两户是堂兄弟,也就是龙宇航、龙梅他们两家。竹篱笆、葡萄架、土筑木瓦房,还有一篮子土豆,一筐子玉米。

德科小学学生龙梅的家 

风信子队长赵佳与龙梅的奶奶交谈  

        据了解,这六个孩子都是跟着老爷爷和老奶奶生活,家庭环境很差很差。其中三兄妹的母亲和他们的父亲离婚了,离开了他们,孩子的父亲也长期在外打工挣钱,一年难得回来一次,都是寄一些生活费回来,而这六个兄弟姐妹,四个念小学,两个还没上学,他们的一切生活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其实另外还有四个孙子出去念初中了,跟着他们的父母,之前要照顾十个孙子孙女……

        我们在龙宇航的家里与老奶奶聊天,了解了很多他们家里的事情。聊天中,得知老奶奶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右手的骨头不小心摔断了,因为没钱看医生做手术,就找了乡里土医生接骨,治了几个月还没好,现在手完全使不上劲,形同虚设…… 

德科小学学生龙梅家的水缸  

德科小学学生龙梅家卧室  

德科小学学生龙锋的奖状 

       老奶奶今年六十多岁了,很慈祥。她说,老爷爷早上背着土豆到镇上去卖,还没有回家。我们在龙宇航家里呆了1个小时左右,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起身和老奶奶道别,和孩子们挥手说“再见”。临别时,我提议为龙梅的兄弟姐妹和奶奶一家人拍张照片,我们也分别与奶奶一家人合影留恋。我们带着微笑和使命而来,我们带着记忆和使命而回。

德科小学学生龙梅的兄弟姐妹与奶奶的合影 

风信子志愿者说      

“风信子”队长赵佳、成员叶宇航与龙梅的兄弟姐妹和奶奶的合影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风信子爱心义教团队长赵佳说:“如此艰难的家境,但在老奶奶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忧愁。她的乐观,感染了我们在场的风信子ers,连再次面对往回走的险峻山路,心情都轻松了不少!其实,像这样的家庭,在这样的大山里面,是多么普遍得让人心疼!此刻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们留守于大山,与大山同呼吸,大山无情地隔绝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大山却又慈祥地让他们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纯真善美!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号召更多的爱心企业、热心人士来帮助到他们。”
(责任编辑:戴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