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 - 17:30

周六至周日:9:30 - 17:30

联系方式

社长:冯 祥

首席代表:张成利

副 总 编:张洪亮

顾 问:姚明川

邮 箱:zglysb@126.com

监督电话:4006228388

地址:北京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A座211室

景区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景区展示 >

悠悠黑惠江

浏览次数:1267


        黑惠江是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一条江,她是珠街彝族乡的母亲河,把珠街彝族乡镇一分为二。(通讯员:禹艳芬)

黑惠江
        从昌宁城出发,车行三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黑惠江的所在地――珠街。沿途要经过啊干坡,那里是去珠街的一个歇息地,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方独特的风景――石片房,这房子建造特别,由一块块小一点的石块砌成了房子的基石和墙体,而大块的石块则盖在了房顶上。这些盖在房顶上的石块呈藏青色,石块上面依稀可见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岁月给它们留下的痕迹——一道道的纹路,这些纹路就像一幅幅水墨画点缀在农家人的房顶上,也点缀在他们的心里。
        欣赏了独特的风景后,继续行进两个多小时,即为珠街新集镇――丛岗,可以在那里吃饭修整。在集镇的饭店里,我们可以品尝到许多彝族美食,有腌鱼、吹肝(酸肝)、香蕈和鸡枞等,这些美食,都是黑惠江的馈赠。 
        腌鱼是用黑惠江里面的新鲜江鱼制作的美味,腌鱼的做法很简单,需要准备好陶罐,玉米面,棕皮和各种调料,当然绝不能少了主角——活江鱼。先把江鱼收拾干净,放上酒,盐巴,胡椒面等调料,腌制一段时间后,把鱼的全身糊上玉米面,在鱼的腹腔里也要装上玉米面,把它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罐子里,用手把它压紧,在罐口放上两片棕皮,然后将罐子倒置在一个有水的盆子里,腌制个把月,腌鱼就做好了。做好的腌鱼可以油炸吃,蒸吃,还可以直接就吃。直接吃自不必说,油炸吃就是把腌鱼拿出来,放进涨好的油锅里,用小火炸制,因为鱼上面有许多玉米面,如果用大火炸的话,会出现表熟心不熟的情况,炸好的腌鱼无需放任何调料就可以直接上桌。腌鱼蒸吃最简单,只需把鱼从罐子里掏出来,放到蒸盘里面蒸就可以了。
        吹肝,又名酸肝,是彝乡的另一种美味。它是用新鲜的猪肝制作的,杀猪的时候,不要破坏猪肝的结构,把酒,盐巴,胡椒等佐料从肝管放进去,然后把猪肝吹泡,再用线把肝管扎起来,挂在屋檐下,等猪肝晒干后,把它保存起来,就成了酸肝。吃酸肝的时候,我们可以取适量的猪肝,放到清水里煮,煮上半几个小时后,把猪肝捞出来,切片,装盘,然后就可以上桌了。

吹肝
        在夏季雨水来临之前,彝乡的人们会去山上采一种蘑菇,人们把它叫做香蕈,这种蘑菇雨水下地以后更多,但是那个时候采到的没有雨水下地前采到的香,人们把采到的香蕈晒干,做成干香蕈。吃的时候,把香蕈在烫水里泡一会,用剪刀剪去香蕈的梗,然后漂洗几道,直至上面的泥土完全除去为止,然后把它与鸡肉一起下锅,一道香蕈煮鸡就做好了。

香蕈
        干红菌也是彝乡的美味之一,在菌子出土的季节,人们把山里的红菌采回来,晾晒干了保存好,吃的时候只需要拿出来,放到开水里泡一会,洗净后与鸡肉或猪蹄一块炖,就成了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红菌
        在彝乡还有一种黑头鸡枞,它不同于一般的鸡枞。因为它的伞盖是黑色的故此而得名,这种鸡枞的梗很粗,采到的黑头鸡枞可以鲜炒,可以油炸,还可以做成干鸡枞。这几种做法中,彝乡人最喜欢的是成干鸡枞。做干鸡枞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采到的鸡枞晾晒干,放到袋子里保存好,吃的时候,把它们拿出来放到水里泡醒,洗干净以后可以和肉一起煮,也可以炒吃,味道与新鲜的鸡枞没有什么两样。

鸡枞
        品过美味,继续前行半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到黑惠江了。江两岸散落着许多彝族村寨,多情的黑惠江在寨子脚下缓缓流淌,给勤劳善良的彝族人家捎来了美味。黄辣丁,是众多江鱼中我最喜欢吃的品种,黄黄的身子,上面长满长长的刺,肉质鲜美,鱼肉中刺儿较少。将新鲜的黄辣丁收拾干净,放到事先熬好的汤里煮,大概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入口了。公婆知道我的爱好,于是会在我回老家以前买好这种鱼供我。
        冬天的时候,是黑惠江最美丽的季节。江水清澈得可见水底的游鱼,常常惹得我放下手中的行囊,挽起裤腿,赤脚进入江中,与黑惠江亲密接触。江底的鱼儿是不怕人的,它们轻轻游过你的脚背,弄得你的心底痒痒的。有时候,伸出手,就能够抓到小鱼儿,看着它们在掌心挣扎跳跃,我悄悄松开手指,它们便从指缝中跃入江里,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重回江里的鱼儿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在水底绕着我游了好几圈后,才依依不舍地游向远方。    
 
黑惠江
        黑惠江的冬天,天空蓝得出奇,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清悠的水面上,江天一色,惹得片片白云驻足,久久不忍离去!江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虽为冬天,但青翠依然。一个个彝家小院就掩映在这青山绿水间,青瓦白墙、雕花木窗,向我们诉说着彝家人的历史。走进去,一个个鸽子笼、鸡笼子、狗舍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农家山居图。 

黑惠江
        漫步在寨子里,会有山歌钻进耳朵,那是能歌善舞的彝族人乘着歌声的翅膀表达自己的情愫。山歌的内容多是问候话语,但曲调各不相同,声声山歌唱得人心旌荡漾。    
        由于黑惠江上没有桥梁,所以江两岸的人们通过渡船通行。在过去江水清浅的时候,江上虽然有渡口,但是人们还是喜欢乘竹筏过江,只有大型车辆和牲畜才用轮渡。黑惠江上的竹筏是一个用十多根竹子串成的物件,竹筏的一头加装了一个发动机,一根长长的竹篙则紧紧的握在撑船人的手中。竹筏上面钉着几根横杠,既是为了固定竹筏,使组成竹筏的竹子不至于在江里四散开来,更是为了方便过江的人们。过江的时候,人们可以坐在上面,静静地欣赏江畔的风景,真的是“小小竹排江中游,魏巍青山两岸走”!   
        行走在江边蜿蜒的山道上,随处可见头缠搭包的彝族女人,一根宽宽的布带勒在脑门上,身后是一个大大的竹篮,这是彝族人特有的负重方式,不管多重的物品,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背负在自己的身上。其实,这种特殊的方式与彝族人世代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彝族人常年生活在黑惠江畔,地理条件恶劣,如果他们在负重的时候和我们汉族一般肩挑手扛的话,很容易发生意外,想到这,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是勤劳的彝族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守护了一方水土!   
        随着小湾电站的兴建,黑惠江的水涨起来了,常年清幽,去黑惠江的路线发生了改变。车路顺江而下,山花浪漫的季节里,随处可见江边盛开的马缨花,一簇簇、一丛丛,犹如彝族人家经年不熄的火塘。那红红的花朵倒映在水面上,真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责任编辑:戴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