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旅游时报官方网站
周一至周五:8:30 - 17:30
周六至周日:9:30 - 17:30
社长:冯 祥
首席代表:张成利
副 总 编:张洪亮
顾 问:姚明川
邮 箱:zglysb@126.com
监督电话:4006228388
地址:北京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A座211室
四川 桃坪羌寨 ——中国旅游时报
浏览次数:900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处当今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这就是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在理县东40公里处,距成都市约180公里。该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寨内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坡上垒,其间碉堡林立,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块卵状白色石头)。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作消防设施,而且一旦有战事,还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 电影《杀生》外景地桃坪羌寨 电影《杀生》外景地桃坪羌寨(15张)近年来,去桃坪羌寨的游人与日俱增,也让这个不大的小山寨充满了“商业”气息。这些变化多少有些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羌族历史 桃坪历史悠久,据史料记截,寨子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时即在此设广柔县,桃坪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重区便已存在,到现在已集2000多年的历史于一身。
桃坪羌寨,羌语“契子”,依山傍水,土沃水丰,人杰地灵,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自村而过。该村寨集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神奇独特的羌民族建筑,天然地道的羌族刺秀和奔放的羌族歌舞,展示着古朴迷离的羌族历史。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羌家人围着咂酒、载歌载舞,往往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 “龙来氐羌黄河头,征程漫漫几个秋”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仰韶文化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中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虫乔 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帝属古羌族部落,部落众多。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大部分与黄帝部落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今汉族的先民)。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等。 上古时期 约公元前 桃坪羌寨景观2100年,善于治水的羌人大禹继任部落联盟总首领。禹为了天下子民的安生,告别家乡的大山,开始了漫漫治水之路。他专心治理水患,疏通了九河,战绩显赫,民间还有大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传呢!大禹王后来破除了“禅让制”,传位于其子启,史称“夏启”。启即位后联合诸部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治城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国家,历传500多年。
四川古为巴蜀国,夏代属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地震)称王。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发音与“Rrmea(日麦,羌族和黑水人自称,意为“本地人”)”几无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桃坪羌寨似乎浓缩了羌族千年历史,在桃坪羌寨内,多少年来羌民们都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从田间采摘苹果的孩童祷门前穿著整齐民族服饰的老者,从正在织羌绣的妇女到喝着青稞酒的彪汉,都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境界。 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会”(又称羌历年),分别于春秋季举行。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却始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远古神秘文化的光辉。
建筑特色 寨内的巨大碉楼,雄浑挺拔,屹立于比肩走袂的村寨中,高高低低,从数米到数十米,建筑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为料,有的仅用土木。寨子是一处石碉与民居合二为一的建筑群,片石与黄泥砌成的坚固经历了无数的地震后仍完好无损。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于是有了无数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历史的迷宫。 施工时不绘图,不测算,不吊线,信手砌成,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考察 桃坪羌寨一反传统古城设东、西、南、北四门的建筑形式,筑成了以高碉为中心的放射状8个出入口。而8个出入口又以13个甬道织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寨内人进出自如,而外来人却如入八阵迷宫,非本寨人指引,不可通行。寨内的地底下,挖掘了众多的引水暗渠,上盖石板和土,一定距离间,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这些水渠方便、保密,在寨内编织成流经每栋碉楼的水网,为战时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桃坪神奇的路网、水网、房顶,组成了羌寨内地上、地下、空中三种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这也是桃坪羌寨建筑的奇特之处。 将高大的石碉与民居合二为一的建筑群。这个寨子里最古老的建筑是两千年前用黄泥、片石作材料建成的,集数学、几何、力学为一体,显示了羌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上曾经的辉煌。 碉楼是整个寨子的标志性建筑,目前仅存两座,一座是陈仕明家的住宅,另一座雄踞在寨子对面的河岸上。碉楼分为9层,高30米左右,各层四方开有射击窗口,顶楼的钟孔是作为传递消息用的。 羌族建筑,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资源,先在选择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两米左右的沟,在沟内选用大块的石片砌成基脚。宽约三尺,再用调好的黄泥作浆,胶合片石。石墙自下而上逐渐见薄,逐层收小,石墙重心略偏向室内,形成向心力,相互挤压而得以牢固、安定。屋顶结构层次由下至上分别是主梁、掾子、劈材层、竹杆、黄刺。棕耙,颇具民族特色。
桃坪羌寨因典型的羌族建筑、交错复杂的道路结构被称为“东方神秘古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 在佳山寨发现有“石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也有铜、铁、木制陪葬品,向世人展示出羌民族古老的历史,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民俗考察、研究依据。羌民族跳沙朗(意为唱起来、摇起来)、喝咂酒、吹羌笛、着刺绣。桃坪羌寨依山而建,杂谷脑河水从寨前奔流而过。寨内耸立两座九层石块垒砌的土舍雕,与对岸山峰烽火台遥遥相望。羌寨民房依山建于斜坡之上,均以石块垒砌而成,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饮用、消防取水十分方便,人行寨内但闻水声叮咚于地底。桃坪羌案被中外专家称为“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 其居所多“依山而居,累石为室”。
桃坪羌寨就是最典型的羌族建筑。片石、泥土和木头,在勤劳的羌民族手中,奇迹般地建筑起高十余丈的羌寨,他们世代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披星戴月,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走入桃坪羌寨,就走进了这个民族之中,去领略浓郁的羌族风情,感受羌民族古老的历史,体味羌民族神秘的文化,品尝独有的风味食物,不能不为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也不能不为这个民族走向辉煌的理念所折服。
摄影:田永军